入户资讯网入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时间:2022-12-25 来源:网络
(疫情、集采、医保多方压力下,本土药企如何发掘新增长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近年来,随着本土创新药企的崭露头角,中国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与此同时,随着系列医改新政的制度化常态化实施,以及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跨国药企还是本土药企,都面临着大环境变化下带来的战略调整或转型升级压力。
近日,国内医药头部企业复星医药披露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13.4亿元,同比增长25.88%;净利润15.47亿元,同比下降37.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62亿元,同比增长18.5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20亿元,同比增长6.66%;基本每股收益0.60元。报告期内,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收入75.9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5.58%,同比提升4.92个百分点。
在谈及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时,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集采降价致业绩短期承压;另一方面,国内散发疫情对所有在医院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产生了相对负面的影响。“从整体大环境来看,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会经历新一轮的创新升级。我们看到现在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的估值较低,从整个医药行企业的相关业绩表现来看,大家也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全球市场也由于地缘政治等各种情况的影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这样的大环境,企业也需要稳定思考未来整个战略。”吴以芳说。
IQVIA方面也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医药创新也仍面临持续的挑战。例如,研发管线相对集中、新药上市仍有加速空间;从中国本土创新土壤来看,产研结合与技术转化两方面仍可再加强;随着中国Biotech批量进入产品商业化阶段,在资本市场、产品表现、国内及海外市场竞争方面,中国创新药企在未来3-5年将面临全面大考。
多方承压紧抓新增长点
从已经披露的半年报可以发现,2022年上半年不少本土创新医药企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面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该如何稳增长?
吴以芳介绍,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复星医药也在调整战略布局。未来在市场战略方向上,主要聚焦五大关键词:
一是分线聚焦。从今年年初开始,对复星医药的各大业务进行事业部层面的拆分,分为仿制药(成熟产品及制造)、创新药、疫苗、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六大BU;
二是坚持创新国际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进行创新产品研发,强调差异化投入、聚焦重磅单品的投入。同时,强调战略能力的本地化,在美国、欧洲、日本、非洲、印度等海外稳定布局的基础上,要把研发、注册、商业化甚至制造能力本地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是卓越运营。通过精益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卓越运营层面要强调研发、制造、营销、投资等各个方面平衡发展。
四是合理财务杠杆。重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和公司自有现金流,随时关注在全球业务拓展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确保在国际经营层面,整个公司业务在持续拓展的过程中稳健和安全。
五是组织人才战略。对于整个医药行业而言,专业人才一直是稀缺资源。公司在组织人才战略上,要坚持一如既往贯彻“4IN”战略(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整合Integr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
“在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在运营业务的时候必须需要前瞻性布局,符合整个行业未来变化的趋势。例如,集采这一战略举措,挤压了原来一些仿制药的毛利,对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些都是对行业有利的。看到这样的趋势,企业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吴以芳说。
当下,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趋势不改,新冠预防和治疗成为全球聚焦的黄金赛道。在今年上半年,发力新冠治疗药物市场也成为复星医药的主要方向。2022年1月及3月,复星医药先后获MPP许可生产并向全球约定区域的中低收入国家供应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及辉瑞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仿制药和奈玛特韦/利托那韦(Ritonavir)组合,许可生产范围包括原料药及成品药。7月,复星医药与真实生物订立协议,就双方联合开发并由复星医药产业独家商业化阿兹夫定等事宜建立战略合作,合作领域包括新冠病毒、艾滋病治疗及预防领域。
吴以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阿兹夫定目前已经第一时间运送到海南、河南、新疆、西藏等地。截至目前,患者在用药方面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至于药品整体有效性和具体防控最终的结果,还需要等待真实世界数据验证。“鉴于新冠相关业务的长期增长预期仍有不确定性,所以从长期而言,公司不能把增长建立在这些方面,还要有其他产品线布局进行协同发力。”
创新药企争相布局国际市场
实际上,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生物医药一跃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行业。然而,2021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风云突变,生物医药板块开始震荡下行。进入2022年,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降温明显,不少创新企业开始调整准备“过冬”。
特别是面对国内不断“内卷”的竞争形势,不少本土创新药企开始将目光瞄准国际化市场,竞相选择“出海”。
IQVIA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两个主要治疗领域肿瘤和免疫,由于新疗法和药品的不断涌现,预计将以9%-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肿瘤领域预计将在五年内增加100多种新疗法,到2025年,药品支出增加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2600亿美元以上。
根据复星医药财报,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已在美国、非洲及欧洲搭建营销平台并实现向美国市场的制剂直接销售,复锐医疗科技(Sisram)、博毅雅(Breas)等医疗器械业务已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地区,复星诊断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已在十余个国家实现销售。此外,凭借多年的国内产业积淀和全球渠道网络,复星医药已成为全球知名跨国药企在国内的优选合作伙伴。2022年上半年,复星医药与安进控股子公司就欧泰乐(阿普米司特片)和Parsabiv(依特卡肽)2款创新药物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授权许可达成合作。同时,复星医药的双向许可能力也助力自研产品价值最大化,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先后向Organon、Eurofarma、GetzPharma等公司授出多款产品许可,借助国际领先的合作伙伴覆盖增量市场。
“国内创新药出海是必然趋势,这几年国内整个药物制造水平已经完完全全达到国际标准,头部企业药物制造水平已经世界领先,创新研发方面这几年也在快速赶上,一些头部企业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国际国内大家做的临床方案也基本一致。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国创新药企业出海到国外也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增值。”吴以芳指出,现在创新研发确实成本越来越高,单一市场投资回报率较低,如果能够布局全球市场得到回报,对整个创新药企业而言是一大利好,这也是增强创新企业的竞争力的一大方向。
“当然出海过程中间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之前FDA对某些产品的审批中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产品甚至被拒之门外,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还是要随时关注FDA标准的变化,要跟当地的监管机构做好沟通和互动,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临床研发具有前瞻性考虑。”吴以芳强调。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