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栏目:应届生入户 人气:0 时间:2023-02-27 来源:网络
(深圳社会治理插上“数字化”翅膀 办理应届毕业生落户只需跑一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深圳市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完成“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的“三个愿景”,深圳出台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为社会治理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一体化
曾经,办理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申请人需要复印大量资料,至少跑上三个单位和窗口,如今,申请人的材料提交减少七成,全程只需跑动一次;曾经,家长为孩子申请学位,需要跑动6个部门,耗费20个工作日,如今,无需提交纸质证明材料,学生身份的认证只要0.26秒。
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打破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消除了信息孤岛。
为了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深圳抽调各区、各部门业务和技术骨干组成了“数字政府”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各项工作,推动组建市“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办公室。作为统一管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专门机构,深圳市数字办将组织编制和管理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字典、共享目录、开放目录和负面清单。深圳“数字政府”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采集的所有政务信息资源都将无条件汇聚到大数据中心。深圳还将建设全市大数据湖,按照广东省统一数据标准,推动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实时汇聚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100%接入、100%共享。
作为深圳市“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深圳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表示,“深圳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织网工程’建设,在2013年,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授予‘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称号的城市。”
据了解,201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将政务信息共享纳入市政府绩效评估,推动各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减少和取消市民办事所需证明材料,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同年,深圳推出了“织网工程”,将各部门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纳入统一的资源库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再造政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
陈东平称,新生入学手续办理的改革,就是依托了“织网工程”的建设,学生家长只需在网络上办理入学申请,数据库可以验证身份证、户口本等身份资料,确认其社保、住房等相关材料的准确性,相关部门就可根据这些数据提供办理入学所需手续。待信息准备齐全后,教育部门即可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以前,家长需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而在改革之后,每名学生的平均耗时是0.26秒。”
注重事前审批转向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连续5年的“当头炮”“先手棋”,更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抓手和举措。近年来,深圳市始终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在大力向市场、社会放权之后,深圳又积极推动政府管理重心由注重事前审批转向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重点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明确了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为创新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深圳大力构建健全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着力实现“宽进严管”。为适应商事制度改革新要求,深圳于2014年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商事主体行政审批事项权责清单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办法工作方案,逐一明确了25个部门的129项行政审批事项监管办法。201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明确市区各部门按照转变政府管理重心要求,通过厘清监管职责、编制监管清单,完善监管标准、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搭建监管平台等,着力构建权责明确、公正公平、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目前21家市直部门已完成安全生产监管清单编制工作,涉及监管事项254项;10个区(新区)也基本完成清单编制和审核工作。
同时,深圳还大力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如推动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目前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基本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市场监管领域95%以上的日常市场监管事项已实施“双随机”抽查,积极推进跨部门联合抽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则对商事主体实施年报制度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通过“一网、一微、一端”强化信用监管,联合税务、海关、法院等17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通过实行税收“黑名单”制度,重点对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让违法人、失信人“无处可藏”。市地税局也创新推行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借助大数据对风险疑点进行扫描,生成并精准锁定风险点,形成风险排查任务,有效管控了税收风险,实现了从无差别、撒网式管理向有重点、精准式管理转变。
依托大数据增强基层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深圳市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平台,汇聚整合各领域信息,构建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综合研判、跟踪督办、应急处置于一体的工作体系,有力推动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
宝安区创新开展“互联网+网格监管执法”,就实现了全区“一张图”全流程移动电子化智慧管理。晶报记者从宝安区信息中心了解到,宝安区实行“1+10+124+4833”网格化管理工程,即1个区大网格、10个街道中网格、124个社区小网格、4833个工作微网格,将153类160余万个管理对象的坐标、现状精准到网格,形成全区治理“一张图”。开发PC端“宝安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和手机端“管控通”,按照“一级巡查、两级办理、三级分拨”机制,建立“巡办分离”和规范化、标准化事项巡查与办理流程,通过“人机格”绑定实现巡查、分拨、执法、反馈全流程移动电子化智慧管理。
▲网格员上门核查居住人员的身份信息。
黄志辉是宝安区文汇中队的一名网格员,每天早上9点开始,他就会在编号为“文汇01”的网格范围里进行巡查。除了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和一副强健的体格,黄志辉的工作只需要再带上一部手机。巡查开始前,黄志辉首先会打开手机中的“管控通”APP打卡上班,当他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他会将违法人员的图片、违法地点信息等资料通过APP传到后台系统,再由后台分拨给相应执法部门处理,当执法结束后,黄志辉马上就能收到反馈信息,他还将进行一次现场核查。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得以一窥黄志辉手机中的“管控通”APP有何特别之处。打开APP,就能看到在综合巡查一栏里清楚地分成查违、城管、环保水务等13个小项。“在平时工作中,消防安全、安全生产、违法建设的案件最多。”黄志辉说着打开了最近的一条反馈信息。只见图片上是一名高空作业的工人未按照规定将安全绳系在固定物上,黄志辉反映上报的时间是16日上午9点43分,而经过整治后反馈的信息是在当天的10点31分。
2009年就入职的黄志辉告诉记者,以前巡查,他们需要带上相机,如果遇到违法情况,拍下的照片也只能是回到办公室打印出来,再连同文字材料一起上交。不仅浪费大量纸张和人力,处理的效率也不高,通常是4到5个工作日才收到整治的反馈信息。“比如一些小工程,还没等到执法人员到场整治,可能一两天就结束了,但万一就是在这个时间差出了安全事故,谁都没办法预料。”黄志辉称,现在的巡查、执法联动,简化了工作流程,却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陈东平认为,在“数字政府”的建设构成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工具,其根本核心应当是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政府内部协同进行优化重构,改革现有业务架构和工作流程才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价值。“深圳起步早,基础牢,应该尽快扩大我们在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建设中的领先优势,利用数据管理好社会、发展好经济,利用数据把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晶报记者林菲
来源:晶报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